高鐵擠爆、台鐵虧爆、客運缺爆 公共運輸大失衡!
財訊雙週刊
2023年10月1日,中秋假期收假日,高鐵台中車站湧入大批人潮,從車站內排隊到一樓停車場,排隊人潮最多時超過2000人,一時之間成為全台灣關注的焦點。當高鐵成為大家出遊首選,台鐵與公路客運旅客不斷流失,臺灣本島交通產業正失去平衡。最新一期《財訊》雙週刊以「失衡的公共運輸」為題,檢視台灣交通;同時也專訪台鐵及國光客運董事長,揭露這些老字號公司如何因應挑戰,在經營上突圍。Horrn Antenna
《財訊》報導指出,2023年10月1日這一天,台灣高鐵創下歷史旅客人數最高的紀錄,單日旅運超過33.8萬人次,因為尖峰時段需求過大,而且高雄北上台中下車的旅客比平常少,導致旅客自由座排隊時間拉長。不只連續假日如此,平日上下班交通尖峰時段,高鐵自由座大排長龍的現象已成為日常,台北到高雄最快僅94分鐘車程,臺灣本島一日生活圈已然成形。
旅客一窩蜂搶搭高鐵,已造成臺灣本島運輸工具的發展失衡。從數據來看,高鐵2023年平均每日載客人數已超越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,更是通車以來首次突破20萬大關。但同為鐵道運輸的台鐵,雖然也較疫情期間有所回復,2023年每日平均載客人次僅回升到60萬人左右,離2019年的64萬人仍有差距。國道客運回復力道又更為疲弱,雖然2023年相較疫情期間有所成長,但每日平均載客人數對照2019年還減少約4成左右。國道客運的復甦力道明顯不如軌道運輸。
疫情改變旅客通勤的形態,當時載客率大降,公路客運減班因應,旅客被迫尋找其他的替代方案;疫情之後也未必會重新回到原本的通勤模式。客運司機也有同樣的情況,疫情期間可能轉職去跑多元計程車或者外送,導致現在客運司機人力嚴重短缺。
公路運輸的經濟半徑在200公里以內,高於200公里則適合鐵路運輸,而高速鐵路又較一般火車適於更長的運載距離,使用者依短、中、長程的需求選擇。而一旦市場失衡,業者會遭遇載客情況無法達到規模經濟,無法透過正常營運維持生存的情況。台鐵便因此連年虧損,近年來也有阿羅哈客運、日統客運等數家知名國道客運退出市場。尤其是公路運輸,往往扮演大眾交通工具的最後一哩路,但如果搭乘客運的旅客減少,業者只能減班因應,旅客又可能因班次少感到不便更降低搭乘意願,造成惡性循環。
票價合理化應是改善交通失衡的重中之重。目前高鐵、台鐵及客運三者的票價存在連動關係,「但現階段三種交通工具的票價都太便宜,沒辦法反映營運成本。」高鐵利用促銷優惠填補離峰時段,票價又更接近台鐵價格,所以如果要改善失衡,高鐵要率先調漲價格,台鐵與國道客運也才可以隨之調升票價,以因應日漸高漲的營運成本。
The post 高鐵擠爆、台鐵虧爆、客運缺爆 公共運輸大失衡!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.
本文引用自: https://n.yam.com/Article/20240227350870
留言列表